

香港 - 2025年7月28日 - Neuron 復健坊欣然宣布推出全新的痛症治療服務,專為面對各類痛症的市民而設,旨在幫助大家重拾健康與活力。隨著現代生活壓力增加,痛症問題日益普遍,Neuron 復健坊希望透過專業的治療方法,為市民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。 在這個新服務中,我們提供針對多種痛症治療,包括:
香港 - 2025年7月28日 - Neuron 復健坊欣然宣布推出全新的痛症治療服務,專為面對各類痛症的市民而設,旨在幫助大家重拾健康與活力。隨著現代生活壓力增加,痛症問題日益普遍,Neuron 復健坊希望透過專業的治療方法,為市民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。 在這個新服務中,我們提供針對多種痛症治療,包括:
台灣獨派搞「大罷免」投票,欲掃走24名國民黨立委,但完全錯判主流民意,結果輸24比0慘敗。心水清朋友觀察到,各逃亡海外的香港通緝犯中,冇人公開撐今次「惡罷」,唯獨一人,就是羅冠聰,他在投票前夕,在fb發文幫民進黨吶喊谷票,重唱「無數港人失去自由」的舊調,又指台灣「擁有一群願意為捍衛國家對抗強權侵凌的人民」,以為多數人會跟隨賴清德的「抗中」號召,投票同意罷免,但賽果顯示他完全脫離台灣民情,仍活在「2019」,只是自說自話,起不到丁點作用。翻查資料,他早在2017年已赴台與獨派埋堆,故今次力撐賴清德,並不令人意外。 羅冠聰至今仍以為,當年「港人抗爭」幫了蔡英文上台,今次可照辦煮碗,借「香港經驗」去激發台灣人投同意罷免一票。所以他劈頭第一段就說,「我不是台灣人,但知道台灣站在對抗中共的前沿」,而它就是「令無數港人失去自由的元兇」。 他又緊跟賴清德的「抗中」路綫,說台灣爭取國際支持時,最大的困難,是「台灣人民是否能團結一致,對抗中共侵凌」。所以在「反對中共滲透、增強國防能力、提升民間備戰上...如果有政治人物阻攔這些議題推進,絕非台灣之福」。即是說,台灣如要團結「抗中」,就必須清除國民黨立委這些離質和阻礙。 政圈朋友指,羅冠聰至今仍眷戀着當年的「時代革命」思想,以為台灣民眾也會像他和「手足」們那樣,會不顧一切「抗中」,但他不知道,這其實誤判得離譜。今次「大罷免」之所以慘敗,除了因多數人不滿賴清德採用邪惡手段清除對手,再深層的心態,是拒絕民進黨的極端「抗中」路綫,認為由此引發的衝突和動盪,違反了台灣最大利益。他們都不想賴清德玩「死亡遊戲」,把台灣玩死,所以投下「不同意」一票。 他與台灣真實民情脫節,只在自言自語,聽的人沒幾個,能起到的「谷票」作用極之有限。 朋友翻查資料,羅冠聰早與台灣獨派結下淵源,故今次力撐「惡罷」,並不令人意外。他與黄之鋒於2016年4月創立「香港眾志」後不久,兩人就於次年1月去台灣,參加台獨組織「時代力量」舉辦的論壇,與其他講者同台論「獨」。由那時起,兩人與台灣獨派越行越埋,不但經常交流,更接受對方的支援。 到羅冠聰流亡海外後,與獨派連繫更無顧忌,他於2024年8月親身赴台,宣傳其新書《時代推著我們前行》,繼續宣揚台灣應以港為鑑,「因中共在港的事,可能會在台灣複製」。 當時在場的獨派人物、台商曹興誠,正是今次「大罷免」的主要民間搞手。他於「大失敗」後還死雞撐飯蓋,說結果不如預期的主因,是「中共對台灣長期滲透、分化、統戰的程序遠大於想像」,卻半句不提民進黨歪離主流民意,才是真正「死因」。 賴清德這場豪賭慘輸,也顯示「香港牌」對動員台灣民眾已完全失效,羅冠聰發文為「大罷免」吶喊,除了拍拍獨派馬屁,只是擦擦存在感。不過他再次表露獨派本質也是好事,可能連他僅有的一些支持者,也避之則吉。
八間資助大學與教資會簽訂新一份《大學問責協議》,包括要求院校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列明若大學在管治上或管理撥款上有重大缺失,政府有權調整或收回撥款。 《大學問責協議》列明院校需同意六大策略方針,包括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配合國家發展,尤其「科教興國」策略,支持國家五年規劃、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發展等,亦要遵循中央政府對香港未來的建議及指引,響應中央「四個必須」及「四點希望」等。 協議亦列明,若大學在院校管治或管理撥款上有重大缺失、嚴重違反協議內容、違反香港法例等,政府有權收回、暫停撥款。
八間資助大學與教資會簽訂新一份《大學問責協議》,包括要求院校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列明若大學在管治上或管理撥款上有重大缺失,政府有權調整或收回撥款。 《大學問責協議》列明院校需同意六大策略方針,包括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配合國家發展,尤其「科教興國」策略,支持國家五年規劃、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發展等,亦要遵循中央政府對香港未來的建議及指引,響應中央「四個必須」及「四點希望」等。 協議亦列明,若大學在院校管治或管理撥款上有重大缺失、嚴重違反協議內容、違反香港法例等,政府有權收回、暫停撥款。
橫跨元朗大馬路與鳳翔路的行人天橋因絕美日落景觀被市民譽為「日落橋」,然而缺乏無障礙設施長期困擾長者、輪椅人士及攝影愛好者。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一直關注該處升降機工機,今日聯同路政署、土力工程處、港鐵及工程顧問公司等單位實地協調,終於為市民帶來好消息:原定2026年中的完工期大幅提前,最快明年首季可啟用部分升降機。 田北辰坦言,自2021年勘探至今,工程因疫情及分判商問題多次延誤,原定今年底竣工
橫跨元朗大馬路與鳳翔路的行人天橋因絕美日落景觀被市民譽為「日落橋」,然而缺乏無障礙設施長期困擾長者、輪椅人士及攝影愛好者。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一直關注該處升降機工機,今日聯同路政署、土力工程處、港鐵及工程顧問公司等單位實地協調,終於為市民帶來好消息:原定2026年中的完工期大幅提前,最快明年首季可啟用部分升降機。 田北辰坦言,自2021年勘探至今,工程因疫情及分判商問題多次延誤,原定今年底竣工
蘇州2025年7月28日 /美通社/ -- 7月28日,由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2025第七屆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(簡稱「2025智博會」)在蘇州拉開帷幕。大會聚焦具身智能、數智化轉型、工業AI等熱點,以系列活動推進行業交流、技術突破、創新合作,共探AI新趨勢、共繪產業新圖景。開幕式上,《